第一七七章 挑战(6 / 7)

电视台的调查,按我们《春光灿烂》的卖剧价格,如果一部剧的收视率有20-30点的高点,他们会比较满意,在效益和成本间平衡的较好。如果收视率高达40点甚至50点,对他们来说,成本大于效益。

我估计,这几家电视台可能原先也不曾料到我们这部剧的平均收视会有50点以上,当时为了抢得首播权,有些冲晕了头脑,估计不足,造成现在履行合同的困难。”

一听有部分购剧款难以收回的窘境,秦天柱有点烦躁:“这些电视台真是的,我们按收视成绩来卖剧,电视台也可以按每部剧的收视成绩来卖广告嘛。”

金光华也是在电视台干过的,他解释道:“这样一来,会给电视台增加不少工作负担。电视台都是些事业单位,习惯了按部就班,想要有点改革变动之类的举措,不是那么容易的。”

周嘉朋这时也走了回来,听到金光华与秦天柱的谈话后,他总结道:“光华说的这件事,说明了一个现象。我们梅花公司的电视剧,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已经见顶了。如《春光灿烂》这种超高收视率的,国内电视台目前甚至已经消费不起了。”

确实,这是一个冷冰冰的现实。

或许,国内还有朝廷台这个大单位,资金雄厚,能够买得起大剧。但朝廷台的综合频道对剧种要求比较狭窄,除了主旋律剧,其他剧种的空间不大。如《春光灿烂》这种类型的,是没可能上朝廷台综合频道的。至于电视剧频道,虽然对剧种的要求更宽泛些。但影响力还不行,频道的市场渗透率也还不高,短期内难有作为。像梅花的《冬季恋歌》,在电视剧频道的收益水平就比较一般。

这可真是个坏消息。

秦天柱自言自语道:“要是我们梅花有自己的电视台就好了,每部剧的广告都单独拍卖,哪里还会有担心电视剧收视成绩太好这样的荒唐事!”

周嘉朋和金光华也知道秦天柱在说气话。金光华提醒道:“秦少,国内的政策环境,民营电视台是不大可能的。”

金光华这是提醒他不要在这方面有什么期望了,还是要关注现实问题。秦天柱倒是觉得,这方面困难虽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可能。

周嘉朋说道:“国内没指望,那就只能指望海外市场了。公司虽然计划今年的作品可以少点,但毕竟还有每年1亿多的利息还款压力。市场开拓的事情,还是要动动脑子的。”

“这就是我担心的另一方面了。”

金光华今天似乎是来报丧的,没有给秦天柱带来任何好消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