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灵泉的脚步(3 / 4)

江人的这部《新敌营十八年》卖得不错,几个电视台卖下来,有将近2000万的收入!”

秦天柱估摸了下,这部剧二十多集的篇幅,制作成本应该在1000万以下,巨江人凭此一部剧,就取得了翻倍的回报。

他对巨江人取得的商业成功并不感到意外,厉恒建在开拍前就已经把各个风险收益情况考虑得很清楚了。而且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让这部剧上市播出,抢在了国内其他跟风剧的前头,执行力惊人。

郎丰说道:“这部剧虽然是你们《潜伏》的跟风之作,但播出后的口碑还算可以,巨江人倒是没有砸自己的招牌。我几天前去巨江人视察工作,厉恒建似乎有将之打造成三部曲的意思!”

“不奇怪,翻倍的利润,巨江人是掘到一个金元宝了,自然要利益最大化!”

郎丰有点奇怪的问秦天柱:“我看很多热门剧都会拍续集,你们梅花似乎从没这样的打算?”

秦天柱有点自傲道:“打造续集,那得有合适的故事才行。如果光是为了钱而拍续集,容易砸牌子,我们梅花目前还有的是其他的好故事,不用来发这个财!”

“你有信心就好,你们梅花现在是我们灵泉县的天字一号企业,你们公司的一举一动,我们县政府都很关心的!”

梅花传媒去年的业绩报告,县政府已经知道了。一年将近1.5亿元的利润,就是放在当下整个巨江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巨江市最大的企业是隶属于省政府的大型国企巨江化工,员工人数好几万,销售收入几十亿,但年利润总额才一个亿不到。

可想而知,秦天柱的梅花传媒在县政府眼中的分量了。县税务局局长几乎是数着日子再算什么时候可以收梅花传媒的所得税了。

两免三减半,明年,如果梅花传媒还能有今年的收益,县政府就可以从中收到2500万左右的税收,几乎是整个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我们灵泉县经济形势是越来越好了。”

郎丰自斟了一杯小酒后,给秦天柱介绍起县里良好的经济形势:“当初县里定下文化立县,旅游立县的时候,大家也是心里惶惶,怕又是个吹起了个美丽的泡泡。

一年多时间下来,成绩斐然。横店影视城的项目运作起来了,你们梅花传媒也起了很好的龙头企业作用,业绩蒸蒸日上。还带动了巨江人影视积极投身文化产业,现在也是发展势头良好。

我们灵泉县这两年的脚步走得相当快啊!县政府的几位同志都憧憬着,再过两年,我们灵泉县就能拆县建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