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把收视率标准从最高收视,改为平均收视来算!”
听说依然可以按照收视率来卖剧,秦天柱放下了一半担忧。至于把收视标准由最高收视改为平均收视,一时之间,秦天柱也说不清楚这对梅花来说,是好还是坏。
韩主任进一步向两人解释了改变的缘由:“你们也知道,最高收视只是一时的成绩,并不能反映这部剧的总体水平。广告商在我们电视台投放广告,看重的还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收视,而不是一时的最高收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买卖《恰》剧时所订的模式也是过于草率了,当时的模式只是考虑到了市场化的一个改革方向,在细则上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他看了看秦天柱,续道:“比如,你们卖剧卖的剧集播映权期限实在太短了,在新的条款中,我们要求我们买下的播放版权至少三年内都有效!”
秦天柱知道,朝廷台对于去年时隔一个月就需要重新买播放版权的事,是有意见的。为避免重蹈覆辙,这次谈判,韩主任开门见山地就把播映权有效期的问题提了上来。
秦天柱对此也毫无办法,只得答应:“可以,不过既然如此,那我们的《潜伏》剧集,也就不能算是卖给你们的独播剧,我们有权把《潜伏》卖给各省市地方台!”
韩主任点点头:“这个问题倒是不大,我们朝廷台这次算是买下《潜伏》的首播权,你们只要保证你们卖给地方台的播放权,在我们朝廷台首播结束后才有效,就可以了!”
对于梅花公司来说,剧集把首轮播映权卖给朝廷台后还能给省市地方台卖次轮播映权,这也不算吃亏。这样,播放期限的问题就算商量妥当,大家的关注焦点就集中到了卖剧价格上来。
韩主任的意见:“就以你们公司上一部的《恰同学少年》为依据,你们的《恰》剧第一轮卖价为2400万,最高收视12.8%,平均收视8.6%。我们朝廷台也不会让你们吃亏,新的阶梯价方案:3%以下,每集每点5万;6%以下,每集每点15万;6%以上,每集每点20万!”
这样算来,如果《恰》剧按平均收视率8.6来算的话,每集最终售价100万(5*3+15*3+20*2),23集的篇幅总价2300万,与原来第一轮2400万的总价,相差不多。对朝廷台来说,他们还省去了在三年内买重播权的费用,比以前的方案要合算不少!
周嘉朋觉得朝廷台怎么说也是赚了,有心想在价格上讨价还价一番。
韩主任摆了摆手:“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