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了。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这个姑奶奶,秦天柱松了口气。不过,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对于演员的疑问,他不能永远选择回避。
说到底,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一部《恰同学少年》,让他有了拍电视剧的经验,知道了拍一部电视剧的具体流程。可是,如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如何把剧本文字上的东西,翻译到镜头画面中来,这是秦天柱在《妻子的诱惑》这部剧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思索间,副导演李光告诉他,《扬子*晚报》的记者来访,想单独采访他。
《扬子*晚报》,创刊于江北省金陵市,这也是一份在全国来说都很有分量的大众类报纸,需要好好接待。虽然选择了《南方周末》作为剧组的第一合作媒体,秦天柱倒也不排斥其他媒体的访问。
根据李光的解释,《扬子*晚报》倒不是想从剧组这里要什么新闻消息。作为一家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的媒体,他们自己做了一期与秦天柱的《妻子》这部剧有关的讨论话题,希望能与《妻子》的导演有对话的机会。
简单寒暄后,秦天柱与晚报记者面对面。
《扬子*晚报》:【秦导你好,我们报纸最近准备做一期专题讨论栏目,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来源于创作者的想象力,还是来源于创作者的人生积累。】
又是这个话题,秦天柱心里有点腻歪,前段时间舆论不是热议过一阵吗?又来!
秦天柱:【现在还讨论这个是不是太迟了,前段时间你们媒体已经批过一阵子了。】
《扬子*晚报》:【前段时间媒体的批评都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本质,这次我们报纸不仅会采访当事人你,还会采访众多的国内各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
《扬子*晚报》以引导社会责任为己任,我们报社认为秦导创作的新戏《妻子的诱惑》,对国内的文艺创作者,起了一个很坏的示范作用,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批判。】
秦天柱:【我承认,我年纪不大,没有爱情方面的经历,但我不认为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就一定写不了情感戏。
说我小,其实也不小了,十五岁的年纪,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这幻想与渴望的年龄,我写个情感方面的电视剧也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并不是完全的凭空想象。你也知道,古人在我这个年纪成家立业的都不少了。只不过在现代,学校管得严,压抑天性罢了。】
《扬子*晚报》:【你是说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压抑了学生的天性?】
秦天柱也知道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