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与教育(3 / 4)

不过了。

“主公,还有三千人呢?”陈琳提醒道。

高远又笑道:“这个好安排,各地劳改所,是需要人去思想教育工作的。各地可以成立学堂,我想,作为父母,他们一定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并且,那些有志向的成年人。也会充实自己。此乃全民教育!”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众人彻底迷失在了高远后世的著名词汇之中,并傻眼了。

有文化知识的好处,谁都知道。众将十分高昂,而司马懿这些人,就想的更多了。这全民教育下来。就算是彻底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然而人才辈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一项政策。必定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得民心者的天下,高远能够屡次击败袁绍、曹操,归根结底,是因为治下的百姓。全部支持他,因此士兵作战勇猛,以少胜多。

司马懿又担忧道:“主公,就怕这些士子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高远点头道:“自然不能让人平白无故去做,这样就算做,也会消极怠工。今后,但凡是接受并进入这些岗位的士子,统称为公务员,也就是官方招募的公事劳务人员。每一年会进行考核。当又一次科举考试之时,这部分人将得到加分,将会优先录用为官。”

司马懿等人不断点头。十分钦佩高远能够想出这一整套完善合理的政策。

于是,高远开始在自己的治下的民间推行全民教育的政策,军队内推行教导员制的思想教育工作。犯人劳改所也推行思想教育工作,以便让这些失足的人,能够重新回归社会。

消息传出,治下百姓一片沸腾。以前。士族控制权柄,他们可不想让百姓学有所成。在这个识文断字都是上等人的社会里。百姓谁不想学习学习,就算自己不学习,也要让子孙学习,将来好出人头地。

因此,高远的威望在民间暴涨,人们纷纷唱诵,“他是百姓的大救星!”

有司马懿这些贤才之士,高远制定的方针政策,顺利的开始在他的治下施行。

高远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为国为民的话语,被写在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学堂墙上。

九月的第一天,寒门士子李墨,在河内郡李家庄学堂,迎来了他第一批学生。

这学堂原本是一家士族大户的,正好拿来用。

一群稚嫩的小学生们,第一次走进学堂。就见正堂挂着两个画像,一个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