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人马来到,百步外停下。
高远望去就见一位体格强健的年轻人,持枪策马而出。他眉头一皱,方天画戟指道:“你是什么人?为何挡我车驾?”
年轻人见到方天画戟,又见赤兔马,忙问道:“将军可是千里送父回乡的高将军?”
没想到这山野之人也认识自己,高远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警惕中说道:“不错,正是在下,你又是何人?”
年轻人忽然面露喜色,扔了枪滚鞍下马,拜在路旁,道:“某是廖化字元俭,因为世道混乱不得生计,这才聚众落草为寇。刚才劫掠将军者乃是杜远,他不知将军威名,触犯君颜死有余辜。”
廖化说完再拜,“某愿追随为将军,鞍前马后效力。”
高远离开许都,自然不能抛弃父辈遗骨,所以一并带上。没想到传了出去后,到有了至孝的名声。乱世人们皆敬佩武勇之人,若是忠义至孝,更令人敬畏。
落草的廖化不愿一生为寇,升起追随高远的心思。
如今高远就是缺人,闻言颇为意动。
张辽察言观色,提醒道:“主公,曹公多次派人围剿,此人乃是黄巾贼寇出身。”
廖化闻言,有惭愧不平之色。
而高远却是颇有感触的说道:“官逼民反,若有太平日子,谁愿意背负一生骂名沦为贼寇?他们这些人,也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
“将军!”简短的话语却是触动了廖化的心,这许多年来,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们的人。他感恩,重重拜了下去。
在这个时代,便是张辽这样的名将,这只能从为人处世上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而廖化这样的贼寇,自然是不招人待见。
然而高远就不同了,他从后世而来,研习国术的他,唯独对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情有独钟。因此,他得以了解所有三国文武的为人。
而这廖化,虽然不是名将。但他加入蜀汉后,失荆州时奋不顾身单骑突围,上方谷追司马懿的勇往直前,此乃他的勇。面对刘封见死不救,他叩头出血大恸告求,此乃义。九伐中原时的尽忠竭力,勤勤恳恳,此乃忠。
忠勇义,只需有一个,便是了不起的人。有这样品格的武将,高远怎能失之交臂。
高远对张辽说道:“我施恩厚待于他,想人皆有忠义之心,就算他有异心,也会改变。“
张辽顿时敬服,在他心中,高远的这份大度、气魄,就算与曹操相比,也毫不逊色。张辽下马,走到廖化身边,说道:“我劝主公不可轻信与你,而主公说你定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