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0章 缘起,牟其中的“空手道”(4 / 5)

4架图——154客机和航空器材的协议,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国际贸易协议。

牟其中突击选定了大批我国的轻工商品,三天就布置成一个可供苏方轻工业产品展览厅。苏方代表对华夏琳琅满目的商品非常满意。

为了证实南德的实力,南德先后邀请苏联考察团多次来华,当然各种费用都由南德支付。据说仅此项先期费用就花了1500多万元,几乎把南德集团并不丰厚的家底掏空。

苏方由此对南德建立了很好的信赖。1989年年底,双方在北京终于签订了正式合作的《备忘录》。

有了《备忘录》,牟其中的底气就足了。他找四川省民航的老总,对他说:“我跟你合作,你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得到几架图—154大型客机。”那位老总以为他是开玩笑,或者遇见了大骗子。

其实,牟其中心里有一本帐:他与川航合作后,可以使用川航的营业执照、运营能力与专业人才。也只有这样的航空公司才能向政府与民航总局申请购买飞机。正如俗话说的:“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

接着,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操作:南德委托国家唯一有权进出口飞机的机构,代理进出口手续;成都交行愿意为川航提供贷款担保;南德全力组织国内大量积压的轻工业产品,委托北京某进出口公司向苏联出口;最后,从苏联进口了四架“图—154”客机,总贸易额1.2亿瑞士法郎。

奇特的操作结果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川航未付款即得到飞机,立即可以投入运营;进出口飞机代理机构和外贸代理公司获益数百万元;山东某厂24万套被单,石家庄某厂的16万只袜子,以及大量食品罐头等顷刻间变成金钱……在所有这些单位获益的同时,南德自然是最大赢家。

这种“五方受益,各方满意,多赢合作”的操作,后来被人们称为“南德方式”。

实际上,从签订《备忘录》到正式进行贸易,并不是一帆风顺。南德在整个过程中经过了无数沟沟坎坎,克服了许多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们要绕过国家体制与部门分割带来的重重限制与障碍,特别要冲破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为克服民营企业没有外贸权的困难,牟其中采用了“委托代理制”,使业务得以顺利进行,这在当时也是一大创造。

选购货物也是个很大难度的工作。4架飞机需要两三亿元人民币的商品。南德集团派人跑遍全国,与无数厂家进行谈判。商品包括从家电、生活用品到食品等,上百个品种,几乎3000多个规格。还必须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