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力要说服他父亲,不光是为了得到老爹的帮助,而是他相信自己的父亲有那个能力。
前世在周明的父亲去世后的二十年,他始终都相信,如果他父亲在世,他家会成为村里的有钱人家,而他的命运也不会那么坎坷。
无数的文盲都在1986-1995年那十年内靠着先行一步,靠着大胆发了大财,凭什么我父亲就不行?
“那你的意思是?”周振亮终于动摇了,确实,自打韩增强承包了糖色厂,人家非但没出任何事,日子反而越过越红火,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要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周明见有门,心中暗喜,这才抛出了他石破天惊的想法!
“爹,咱们贷款!”周明说的斩钉截铁!
他旁征博引,讲道理摆事实,最终目的自然是为了筹钱!周明清楚地记得,1990年的银行有贷款任务!那时候贷款非但没有抵押,还没有利息,银行的信贷员,都求着你贷款!
而这样的好事,是21世纪不可能会有的!
利息就别提了,你就是求着银行贷款,再抵押了房子,都未必能贷出款来!
“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在1988年年初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台湾歌星费翔演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而这把火将当年的中国物价烧到了狂热状态。根据国家物价局《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剧的一年。计算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这个上升幅度又是在持续三年物价累计上涨23.7%的基础之上的。”
当年十月,中央开始调整策略,提出了“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1988年的“物价闯关”引起了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被视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这也让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们开始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认为改革造成了社会不公、好处都被“官倒”占去了。
转瞬之间,中国经济从热气腾腾的1988年进入到寒冷肃杀的1989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政治紧张、经济疲软的年份。通货膨胀、官员**、民工热潮等诸多难题都在这一年加速发酵。因为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持续恶化,再加上国内发生的**,以及野草般疯长的私营经济,让一些人开始担心:这些会不会让社会主义中国“变色”?此种担忧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了“倒春寒”现象。
在这股“倒春寒”中,贪官入狱,李书福、王廷江、蒋锡培等被“吓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