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个3000万已经很难得。而买断卫斯理系列这种光是出版就赚几千万,影视改编授权又卖了五六百万港元的大作,还是买不起的。
“其实啊,我说!少掌门,你的《大唐双龙传》才最值钱呢,怎么不卖给明报集团,充实明报的版权库呢?”倪匡调侃道。
倪匡是金庸的好友,自然是知道,金庸赠送张少杰明报集团15%的股份,并且有意培养张少杰做明报集团下一任的掌门人的消息了!
张少杰笑了笑:“就和买不起你的卫斯理一样,《明报》现在的现金流,是买不起《大唐双龙传》的!此外,老师的14部小说,也开出价格了,一部5000万,14部7个亿!将来如果有机会,可能将全部的版权卖给《明报》!”
明报此时的价值大约有3亿港元,将品牌价值未来发展前景考虑进去,现在大约能够给出5个亿的估值,就不错了。
而金庸14部小说的商业价值,估值7个亿港元,确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哪怕是金庸已经很多年不写小说了。但是每年这14部书,每年一再出版依然能够给金庸来带200万港元稿费。
加上金庸小说,影视改编、游戏动漫等等产业的利益。现在金庸的版权,一年大约能带给他300万港元的收益。
如果全面开发金庸小说的版权价值,游戏、漫画、动漫、电影、电视剧全版权运营,每年至少能够获得3亿元营业收入,以及不低于3000万港元的利润!
金庸一生苦心经营的《明报》,到头来其实商业价值还不如他单枪匹马写的14部小说值钱!所以说,如果当年金庸选择仅仅写小说,而不经营报纸的话,可能会比现在还要富
当然了,哪怕是金庸是明报的控股股东,但是明报是一家正规的公司。明报利益归明报、金庸本人的利益归金庸。这种公私分明,才使得明报具有发展的动力。
张少杰与倪匡交流了一番未来对于明报公司的规划,这包括,明报从传统的报刊出版行业,开始逐步转型。
如若能够转型成功,那么明报未来十年之后的主营业务,将会的经营手中掌握的各种作品的版权为主。
将旗下的作者提供的文字形式想象力,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各种形式,增加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一旦这种模式成功,中国文字,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度的增强。因为,外国人或许是看不懂中国文字的内涵。
但是,文字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等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