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国崛起》引发的反响(2 / 4)

香港小亨 香港大亨 3107 字 2021-06-05

,但是这个年代的中国,仅仅是军事政治上的大国,在经济上却是弱国。改革开放初的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经济上贫穷、科技上欠发达、文化影响力不足,等等各方面的弱项,使得中国虽是大国,却不是强国。

近代史上,知识分子最热门的命题是救亡图存。

到了现在救亡图存已经实现,“强国梦”却成为了一个新的焦点命题。

张少杰的《大国崛起*葡萄牙篇》,刚刚在刊登,迅速就激发了反响。因为张少杰的这篇历史文,立意很明确,就是以史为鉴,分析近代史上列强的崛起过程。

这一个宏观的角度,言简意赅,通过阐述历史过程,最后讲述作者总结。

这一部文章,与市场上大多数历史书课题,不同的是!完全站在以史为鉴,国家兴衰的角度。而且,视野很广阔,并非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历史,而是一个个强国,从弱小中发展到强大,最终盛极而衰的过程。

虽然,现在仅仅是连载一小部分,但是格局,已经出来了!

冷静、客观、字字都是以史为鉴,为国家强盛献计献策的味道。

这类文章,在古代很常见,比如《资治通鉴》就是这样的文章!

不过,现代历史学家的文章,往往是站在介绍历史事件,增加读者对于历史认识的立场所写,而不是站在过强国献计献策所写。

那种科普姓质的文章,虽然史料详尽,但是缺乏主旨立意,所以并不能引发知识分子的思想震动!

《大国崛起》这一部书,从标题就已经露出一股指点江山的味道,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同好者兴趣!

这篇文章发表的当天,就有读者写信给《明报》说道:“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20世纪尾声,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实施,新的机遇面前,是否能够走上一条崛起之路,广受十亿华人的关注。以史为鉴,可以明兴衰。张少杰先生《大国崛起》立意很高,史料严谨,并选择冷门的小国葡萄牙的兴衰作为第一篇,而非英、美、苏等等众所所周知大国的历史,更是难得可贵!期待少杰先生后文保持开篇的历史高度和思想高度!”

一名国学家寄信说:“阅读《大国崛起》这一篇文章,起初是不屑,后来见到作者的讲述,不浮躁,不标新立异,文章的中心思想,却是让人动容。当代的《资治通鉴》!这是吾之观感”

而香港大学的一名历史教授,阅读了《明报》中连载的《大国崛起》后高兴的买了100多份报纸,派发给他的学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