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崇祯立刻给洪承畴写了一封密信。
信在四月十二日,就沿着火车,抵达了敦煌。
此时,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汗、准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杜尔伯特部色楞,率领他们的军队和剩余的子民,距离达坂只有200里。
他们日夜赶路,向吐鲁番挺进。
一路上,叶尔羌汗国的骑兵不停追杀。
瓦剌人也派出骑兵与追兵纠缠,保证前方大部队能顺利抵达。
与此同时,鄂齐尔图汗不断地派人去吐鲁番催促明军。
实际上,洪承畴早就派出探子,探子也监控到了正在逃过来的瓦剌人。
吐鲁番的明军也早就秘密严阵以待,甚至有一支由李定国率领的铁骑就在天山北麓。
但明军就是不出手。
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叶尔羌汗国和瓦剌人彼此多打一会儿。
这也符合皇帝对西北战局的看法。
到了四月二十八日,瓦剌人抵达达坂。
从塔尔巴哈台一路逃到达坂,横跨1200里。
瓦剌人损失惨重,人口几乎减半。
这个时候,准噶尔的首领巴图尔珲台吉有些后悔没有选择西迁了。
沿着土尔扈特部的足迹,西迁到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可能死的人,未必有现在这么多。
四月二十九日,瓦剌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朝吐鲁番进发。
叶尔羌汗国的屠刀一路追杀过来,叶尔羌汗国的统帅并没有因为毕竟吐鲁番,就停下来。
毕竟叶尔羌汗国现在和大明朝有政治联姻,要大明皇帝在他们二者之间选择一个,叶尔羌汗国都认为大明皇帝当然会选择保自己。
毕竟是亲家。
但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擅自逼迫皇帝做选择题,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作死。
也就是在四月二十九日,李定国的明军出现在达坂一带,拦住了叶尔羌汗国大军的去路。
叶尔羌的统帅闻言不以为然,以为只要自己派人过去好言说几句,明军就会让道,毕竟他们不是来找明军麻烦的。
但岂料,派出去的使者被李定国呵斥了一顿,并且很快就表明了态度。
什么态度?
愤怒的态度!
这里是吐鲁番地界,属于大明朝直辖,你叶尔羌汗国大军跑到这里,擅自闯入大明领地,是要干什么?
这个态度够明显了吧?
还不够!
在叶尔羌统帅还没有反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