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一个个录像仔细分析,也许还能找到蛛丝马迹。但他现在需要看得这么快,因为此刻村民必然离开得不是很久,说不定争分夺秒能赶上他们,所以时间就是一切。
张大美迅速盖上盒子,塞进另一个登山包,背起就往大门奔去。
放牧和挑水的村民没有上来,他们可能还在峡谷下面,那个给他传话的村民没有转身往大宅右边的步道跑,他跑向左边的步道,所以方向是水源所在的小峡谷。
他从右侧的步道迅速下到悬崖底,再次经过石窟时,他往最下面那一排望了一眼。王良,他的同僚,进去两天两夜了,这边是通向山西高原的。
峡谷的另一边悬崖应该还有地下通道,走向黄河的。
那个传话的村民假如要来石窟这里,本能的动作应该往右侧的步道走,而不是走向大宅的左边,因为那样走太远了。
其他没有进入大宅的居民,进了小峡谷。
张大美自己一个人不用顾忌,行走得很快,在乱石中如履平地,一下子就来到那些人放牧的地方,水桶和扁担还在,他们弃掉这些累赘。
但羊和狗不见了,放牧的村民也没丢掉木杖。
羊和狗也带走了?
考虑到要赶着羊群走的速度不快,张大美赶进了小峡谷。
……
拐入一公里后,此地与大峡谷的风光已经很不同,早以不是悬崖绝壁,只是许多的坡地还比较陡,坡地复杂,再前面山坳与山脊交错,折转众多,乱石嶙峋,所有风光即使在草木尽枯的冬季也无法看全。
假如人是上了山,那样很难找,但他却在草丛发出了几点血迹,血迹是滴落形成的,没有踩踏破坏的痕迹,半干,停下来四处一看,前方三四米有有一些,这血迹出现得莫名其妙,滴落形成的图案太完整,不像人受伤遗留的。
血迹一尺外的草折了,折痕是新的,人刚走过。
寻过去,张大美又找到了几处血迹,前方坡地一处的泥土较松软,留下了个脚印,前半很清晰,可以判断为帆布鞋,鞋底打滑了,穿了很久,脚印的主人是外八脚。
他用手掌在鞋印上比划了一下,他早在训练时已经记住了自己手的每一个部位的尺寸,执行任务,他都习惯了用手来测量——26。5厘米,43码。
从走路姿势,鞋子的尺寸和款式判断,他脑中迅速联想到一个人,村民朱生水。
张大美抬起脚在脚印旁边踩了一下,对比两个脚印,得出脚印主人没有负重,对方没有负荷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