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过室的晚风转过了几个回廊和三个小院,各室的屋檐高耸,勾心斗角,之后来到位于第一阶和第二阶过渡的城墙前,墙前有一铁门,开了门进去是一密室,东南向有一排高窗,窗扇是木板。张大美提着一盏漂亮的煤油灯,看见一直沉默不语的东侵晓,袭击般地塞给了他,冲发愣的对方笑了笑。
城墙内的这段密室宽三米,长约宽的三倍,不知道过去有什么用途,完全不通风,大概是仓库。走到西面的尽头,在左侧又有一个铁门,他们开门进去,下了几级台阶,便走到第一阶西侧院落的平屋顶上面。
整座朱家大宅四面皆有高墙围合,第五阶的城楼是大宅的最高点,每两阶的院落皆有如城墙般的房屋做为过渡地带,这些房屋皆为平屋顶,它们像是兼有住人置物、交通和防御三个功能,即是房屋,又有拱形通道连接两阶院落,屋顶还能走人,穿过屋顶能走向上一阶院落的室内。它们的外形确实像城墙,姑且称它们为城墙,不少的楼梯依附着它们,或通向屋顶,或通向拱门。
大宅两侧的屋顶也如它们一样,平的,所以两侧的屋顶可以看做是起伏了五阶的城墙。所有的城墙、楼梯和院落仿佛组成了一个复杂又有序的交通网络。
比如他们从大院绕出来,先是进入了一段城墙体内,从铁门出来,又走到另一段城墙顶端了。
只是这般防御严密的设计到底为何?一些山西大宅也有防御的设计,但它们在平原,防御土匪与兵祸无可厚非,这里可是悬崖之上,有什么威胁需要把大宅建成这样呢?纯粹只是延续了山西大宅的建筑风格?
每一阶的城墙皆有更夫楼(更夫楼:可以供给打更人和看守人值班的房屋),是这阶城墙的最高点。
五人穿过大宅西侧的平屋顶,来到大宅的最前方,正好位于大宅地面入口的小门上方。面前的墙有城垛(城垛:城墙上凹凸起伏的掩体),这段平屋顶总共有四个更夫楼,屋顶不是平的,不同的院落有所落差。
东侵晓提起煤油灯照见城垛上也绑着棕色的草绳,这些草绳的另一头系在悬空步道的栏杆上,此刻也随着晚风摇曳着。
张大美开始盯着悬空步道,白昼看了一会,说:“我去那边,你看着他们。”
“恩。”张大美应答道。
白昼便独自绕过更夫楼,走进黑暗中,崔亮看了一会,看不见他的背影了,突然又走了过去。
“崔亮?”单之秋疑惑地说了一句。
“我也过去看看。”
崔亮的回答非常自然,又好像有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