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一个月门,来到狭窄的中轴前院。
前院很窄,估计因为大宅枕着大山退台而建,山势斜陡,没有更多的空间把前院做宽。前院正中是一个气派的垂花门,这里才算是大宅的正门,过了它就到第一进(个)院落,正对的是正房,一般第一进院落的正房是厅堂(客厅)。
进了垂花门,第一进的院落也可能因为山势的原因做得很窄,垂花门离厅堂只有七八米,两侧厢房之间宽为四五米,院落相对于平原地区的四合院确实小型了些,但厢房和正房的建筑风格皆大气而厚重,屋顶高陡,出檐深广,居然还有点唐朝风尚的坦荡荡。
他们一进来,原本坐在院中的五人都扭过头来打量他们,棕红的干草堆摆满了整个庭院,摞得很高,数量很多。这五人是村民,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伯,两个中年人和一个小伙子,手里都拿着草秆在结绳,赵三才对山羊胡的老头说了崔亮他们的情况。
“这可怎么是好?”山羊胡的老头面有难处,“赵警官……你看这情况,出了事怎么办?”
“这您可以放心,我们会确保大家的安全,出了事情也不会追究你们。”赵三才说道。
“让他们住下吧。这节眼上还赶人走?”那位花白的两撇胡老头说道。
老头们是用方言回答赵三才的,他们的方言和山西西南部的方言像,只有单之秋听懂了。
山羊胡答应了,叫了声水根,旁边的中年男人便加入了他们的聊天。随后,这个叫水根的中年男子带他们从左边侧门离开,进入旁边的院落,穿过造型古典的屋宇,交通复杂的大院小院,来到一段高墙前。这段高墙外观像城墙,高约十米,从贴着墙身的楼梯上了五米的高度,那处的墙身开有门洞,洞长三米,穿过去有又是一院落的平地。
他们七拐八拐,最后到达的院落压着中轴线,位于村民垂花门院落的正上方。水根领他们进了西厢房,西厢房除了一张像是穿越了时空的古床并无其它家具,古床床架很大,床架包括了床板前的回廊和木踏板,他们就把背包放了在木踏板上。之后,水根用憋足的普通话告诉他们先去大院里吃饭。
三人又跟着水根穿行在中轴右侧的房宇与院落中,最后过了一段高墙来到朱家大院右下方的一处院落。
这朱家大院果然气派非凡,布局典雅,建筑精美绝伦,屋顶造型变幻无穷,他们最初完全被这奇迹般的建筑吸引了。只是这大宅确实都旧了,屋宇是旧的,高墙是旧的,厢房里的家具也是旧的,整个大院整体都是衰败的迹象,恍惚间又想起整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