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他们的车停在一坡窑洞前,挖入山体的窑洞枕着山修建,十来户人家。有些窑洞挖在别家的上方,门前的路刚好是别家的屋顶,许多人家有前院,前院光秃秃的庭木,枝条过了矮墙,倚着加建的砖房。砖房是仿着窑洞式样建的,这其实也是窑洞的一种,叫砖窑,不过现在外来的材料很容易搞到,现代建筑技术又普及,有些砖窑已经不那么正宗了,除了门、亮子(门上方采光的窗)和窗的式样,看不到它是窑洞的证据。
这里是冯家坡,靠崖式窑洞,矮墙、前院、砖窑,还有庭院树。山体到处是斑驳的黄色,那是直接裸露的黄土地。近处的树梢明显看到春芽,春天可能才来了一点。赶着最早的春,他们参观起了这黄土地的风光。
别人的庭院人家,灰色的大鸟飞过,另一处山坡,有一个女人在耕作,她的小孩在旁边玩。
半个小时后,他们进了一个小饭馆歇脚。这小饭馆外观看起来只是普通的农户,门边的墙上钉了块小木板,招牌是红色的油漆字。进门还是院落,右手边的砖房就是餐区和厨房,再进去只有一个四方桌,但窗边折叠了几张同样的桌子,其余地方摆放着长椅等家具,看来这里也是家人活动场所。
他们有进了别人家客厅的错觉,料想客人多的时候,那些折叠的桌子才会打开,假如室内摆不下,大概会摆在庭院里。老板娘是脸颊黑红的中年妇女,常年的体力劳动让她看起来比较结实,她说这个季节没人来旅游,所以没有什么吃。
他们随意点了几碗面食,吃了面,又问老板娘朱家沟怎么去。老板娘有些疑惑,不太记得附近有地方叫朱家沟。
她的丈夫连忙告诉她,阿英的娘家不就是朱家沟吗?几年前,他还去帮他们盖过新房。
农村人盖新房常常自己动手,无论是木工、打窑,还是水泥活,叫上亲戚朋友就可以开工了。
老板娘恍然大悟,哦,阿英那里叫朱家沟哟。不过老板娘并不知道怎么去。
最后,老板耐心地给他们讲了要怎么走,沿着西北方向的路要走两三个钟头,快的话两个钟头,但像他们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也许要走到天黑了,那里没车进去,有几家人口,去到那里再找当地人带路吧。再进朱家沟的路就不好找了,并一再说,一定要找人带路,再进去太偏僻,不安全。
他们看了看环境,觉得车无法再往前开,便给了点钱店老板,把车停在他家的院子。他们又问了下夏湛海去哪里,夏湛海说她要去木瓜坪,不过她打算先在这里等狗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