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明朝墓葬 上(4 / 5)

异境见闻考 徐绿 3673 字 2021-06-05

随意把衣服搭在脖子上。

学长说道:“好了,现在有空了,给你们说说这里的情况。”

这是一个南北向的竖穴土坑合葬墓,没有椁,只有一层棺材,推断墓主是平民。东边的棺木腐烂得比较严重,西边的棺木保存相对完好,棺材下方铺有青砖,比较令人费解的是,两棺材中间有不少的瓷器随葬品。也是这些随葬品才让施工单位意识到这是古墓,便联络了考古所。当然,这判断方法是很不靠谱的。原则上来讲,凡是挖到墓穴,首先都该保护好现场,然后通知文物部门。既然地上已经没有祭祀活动,也没留下可以辨认的遗存,那么年代肯定久远了。许多施工单位认识不足,挖到墓葬后觉得倒大霉,便把尸骨或者棺木运到荒野丢掉,再请法师来做场法事,就算了事。

此时看到的墓穴局部已经被施工所破坏,东边的棺材曾经被整个挖了起来,后者斜着停在坑中,有些随葬品四处散落。从民工手中讨回的八件瓷器已经用纸包好,用塑料袋装着,做了这样的应急处理,放在帐篷的几个纸箱中。

瓷器约有四十多件,大概都是民窑生产的。所谓民窑,即是民间瓷窑,和专为宫廷和权贵生产瓷器的官窑不同,这些瓷窑良莠不齐,生产的瓷器或者内销于民间,或者卖到海外,其中也不乏有名气的瓷窑,生产了大量的良品。

讨回的瓷器中有一个古彩的小碗,其中两个有款识,一个是盘底写有两行行楷,共六个字,大明成化年造,另一碗身写有一个福字。大部分瓷器都是青花,其余为彩瓷,几乎都是日常用器。无法根据款识认为某个瓷器生产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嘉靖万历年间(1522-1566年,1573-1620年)有一些民窑会仿制成化年间的瓷器,还会写上“大明成化年造”和“大明年造”的款识。造假这种东西,在古代已经有。

根据器皿初步判断,应该都是明代的瓷器。到底为何如此简陋的墓葬会有这么丰富又随意搁置的随葬品呢?随葬品的种类也过于单一,仅仅只是瓷器?初步推测,这可能与墓主人的工作有关,墓主人也许是窑工,并且混得不错的,这些瓷器并不粗糙,干一行爱一行,这些也许是他生前部分作品与日常用器……

看,大部分都是小物件,碟、碗、杯子、茶壶等等。

这些情况,小赵学长似乎还得说很长,杨恭禄找了个机会插话道:“学长,我想说个事。”

“啊,你说。”

“其实我们都没吃午饭,我们可以边吃边聊吗?”杨恭禄非常饿了,不过他更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