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平遥 上(2 / 3)

足地咂咂嘴,竟是一幅非常受用的样子。

三个人各怀心思,也不多废话,径直就往医馆而去。

徐家集医馆的医生姓黄,是个五六十岁的老汉,以前雷洋在集上打短工的时候,两个人倒也打过交道,这个时候雷洋一夜成名,黄大夫自然招呼的颇为热情。不过他很遗憾地告诉雷洋,洋药已然用罄,从日本人那里进的新货一时还没有过来,怕是无能为力。

雷洋无法,说既然出来了,干脆就去一趟平遥县城罢。

黄大夫却面有难色,劝道:“平遥城里里的医馆,收费既非常高,那东洋大夫也粗野无礼得很,只怕没那么好相与……头领不妨等等,等我批来的货来了,老汉亲自去一趟董家庄,岂不更好?”

雷洋笑了笑,谢过他的好意,心下却很不以为然,心道这世间哪有弃间就繁的道理,再说驴子的伤势,怕也等不起啊。几个人也没有多想,一路出了大集继续往北走,也不过三五十里地,平遥县城已经在望。这一回雷洋却很小心,入城前先找了顶毡帽,斜斜盖住头脸,不虞被人认出。

几个人下得马来,扯着缰绳走进这素有“龟城”之称的平遥古城。

相传平遥原名平陶,北魏太武帝时,为避帝君之讳,于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改名平遥,并沿用至今。这个城市的大部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823年)在旧城垣基础上以砖石扩建而成的。整个城市仿灵龟的式样而建,城墙则完全依着“山水朝阳”、“以险制塞”的法则修葺得巍峨齐整,闪耀着儒学的光辉,折射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个城市虽然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结构完整、风格古朴、雄风犹存。

在后世的时候,雷洋曾来过一次,那时平遥的大名已经蜚声国际,被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现在他再一次牵着马儿走过吊桥和城门洞子,所见所闻,只觉得城市还是那座城市,人文风物却迥然不同。他走马而行,只见封闭的城市里,行人如织,熙熙攘攘,一条条大街小巷,经纬交织,布置地井井有条。一路行来,砖砌的窑洞式民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檐角树梢,不时闪过庙宇楼台沧桑古朴的影子,而道路两旁,老式的铺面鳞次栉比,旗幡招展,讨价还价的声音充耳可闻。而在街的另一侧,挂着日本膏药旗的洋行也不时可见,那旗帜在风中飘摇,竟惹不起观者半点注意,熙熙攘攘的行人脸上,竟只是漠然而习以为常的神色。

这些景象,就如时光的剪影,迎面扑来,让人印象尤为深刻,雷洋一时间默然无语,别样的滋味缓缓涌上心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