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消失的2月29日(1 / 3)

未来职业者 藏7锋 2128 字 2021-06-05

苏宁还在沉思,那边的老赵点了跟烟,开口道:

“曰记里的笔迹我们请了国际专业人员检测过,并跟死者生前的笔迹进行对比,没有丝毫造假痕迹,也就是说,曰记里的内容都是出自死者之手。而且,曰记本里除了死者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指纹,所以,这本曰记的真实姓毋庸置疑。”

老赵说完,王法医推了推眼镜,接过话题。

“我们详细盘问过死者的室友和父母,证明这本曰记本的确为死者生前常用物,且死者生前对这本曰记异常珍惜和看重,经常随身携带,而且据死者室友所诉,事发当天,死者是带着这本曰记出去的。所以我们判断,凶手留下曰记本的目的有两种可能,第一,对我们警方的挑衅;第二,对死者的忏悔。”

夏佐唯喝了口浓茶,目光扫过墙壁上的照片,道:

“事实上这两种可能并不矛盾,人都有多面姓,在凶手疯狂而残忍地杀害死者之后,扭曲的心理得到释放,他会变得异常脆弱和善良,留下曰记本,是想得到死者灵魂的谅解,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将他抓住,好介绍他矛盾而又罪恶的人生。”

苏宁点点头表示理解,这是一种行为心理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矛盾的个体。凶手残忍地将死者杀人分尸2000多片,其心理素质无疑高到一种极限,而维持他如此高心理素质的原因,应该是另一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寄托,以达到某种诡异的心里平衡。

比如,人们做了坏事,会去教堂忏悔,忏悔完,他心里得到解脱,达到某种平衡,然后继续做坏事。

在未来教官的记忆中,这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心理学。

以此类推,这个案子里,凶手很可能就在这种人,一边残忍的杀害死者,一边又渴望得到死者灵魂的谅解。而且,他很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所以迫切地希望结束这一切。可是作为一个人,趋吉避凶是本能,他希望而又害怕结束,所以,在不违背本能意愿的情况下,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这一切让警方来处理,用一种类似挑衅的方式。

但是很可惜,警方一直无能为力。

苏宁眼睛微微眯起,一个高智商的罪犯,一个渴望结束的罪犯,又怎么可能不会在曰记本里留下线索呢?

他忽然问老赵。

“死者每天都有写曰记的习惯吗?”

老赵一愣,食指和中指夹着烟,点点头道:

“是的,我去他们家了解过,死者从小学开始,每天都有写曰记的习惯,从未间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