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3)

?

“固儿,过来看,这里就是猇亭,看到没旁边就是弛道,在望前走就是长江,由于这里地势险要,历来就是病家必争之地。”老头子在前头说道

我顺着他指的地方忘了一下,不错,这个地方果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看来这家伙不愧是能教出岳飞这种帅才的老师,确实有几分本事。

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老头子开始给我讲解这里发生的一些战事,比如古代的三国猇亭之战,杨素伐陈的江关之战,西晋伐吴的索桥之战等数十次战争都发生在这里。

从排兵步阵,到双方将领、兵员素质,以及当地的一些地势,我发现老头子这几天学我讲故事学的挺像的,一场战事让他说下来,那是昏天黑地,关键时候抖个包袱,卖个关子越来越有说评书的味道了。

往往他一场评书说下来,周围都座满了各色各样的人,有旅人、茶馆伙计、下田干活的年轻后生、过路的买卖人、甚至还有一些青年士子,反正一大堆。

而他则越来越像是一个知识丰厚的免费导游,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时候收门票的话肯定又是一笔收入。

而他讲的这些,又无疑,很是生动,我想如果后世的教育能向这样的话,那该有多好啊,想起那个时候背历史和地理,都是死记硬背,现在一边看着现场的地貌。一边听着在这里过去发生的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仿佛这些事情又在身边发生,历史又一次重演了一样。那些应试教育的老古董看到不得羞愧死才怪。

其实,不管是后世的应试教育,还是南宋的儒家,都不是很注重实际,所以历史上每逢乱世,都是那些纵横家的天下,而那些儒生,只知道“子曰诗云”尤其是到了明代,甚至有些士子门不知道唐宗宋祖是何方神圣。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改变吗?我在轻轻的问自己。

一路上老头子带我走了好多地方,每到一处他都可以讲出这个地方的人情事故,有时候遇到一些古战场,他再给我讲几个战例。他好象对大宋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熟悉。这让我想起前世一个作家,可能大家都能猜到,便是余秋雨先生。

有这样一个宋代余秋雨,陪着我全国各地到处跑,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日子过的“怎一个爽字了得”

“臭小子,又打什么馊主义?”周侗看到我在笑,有点心寒。

毕竟我这个人太“奸诈”每次笑完之后总有花样整他玩。其实我是在想,在前世,要全国各地旅游是根本不可能的。光路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