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天下,若不及早除去,将会酿成大祸。
一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则认为,如今天下未稳,京师周围各州郡任有大量的黄巾余孽,乱匪存在;京师,京师周围的关隘必须有重兵驻守,不得再行调出一兵一卒。不然,调出重兵前往冀州,而乱匪乘机集中攻打京师,天子安危得不到保证,那便是天大的祸事。本来就调派了大量的精锐军队出去,京师的兵力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为了朝廷的安全,天子的安危,京师调兵绝对不可能。
荆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的官兵也在与黄巾军的大战中,主力尽丧。眼下也并没有更多精锐军队派往冀州,光是守卫城池,剿灭黄巾余孽,以及日渐增多,多如牛毛的山匪盗贼就有得忙了。勉强抽调,只会让这些刚平定下来的州郡又乱起来。
幽州,并州的边军更加不能调拨,从鲜卑兵入关便可知道,塞外鲜卑人的野心又开始膨胀,而且其兵力也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步。更不知道一向不老实的乌丸人,羌人会不会跟鲜卑人一起联合侵犯边境。幽州,并州必需保持强大的兵力镇守,震慑胡人。
宦官集团认为,安抚招降才是对付黄巾军的正路。世人爱财,爱名;相信黄巾军起兵也无非是为了获取名利,至于什么“黄天已死”的口号不过是吸引人的嚼头。只要朝廷给出相当的价码,当可不费一兵一卒,将黄巾军招降。尤其是黄巾军现在主力遭受严重打击,正是一个招安的最佳时机。正好以示朝廷恩宠,天子隆恩。到时候天下太平,四海臣服,岂不快哉。
汉灵帝坐在龙椅上,是听的一个头两个大。两派人马争锋相对,互不相让,到底如何抉择?
虽然黄巾贼人起兵造反,是汉灵帝这位天下之主深恶痛觉的,都想坐自己的位子了,真是罪大恶极,罪无可恕。汉灵帝内心是恨不得将一干黄巾贼人点天灯,下油锅。当初的黄巾大渠帅马元义被五马分尸,便是汉灵帝亲自宣判的。
但是自己最信赖的十常侍又说的非常在理。京师的兵绝对不能调,那样自己有危险。咱身为皇帝,皇城的安全,咱的安全,最最重要。不然,宫内无数绝色的美女,喝不尽的佳酿,玩不尽的珍稀物事,看不厌的珠宝古玩,自己怎么能舒心享受。
一想到宫内的纸醉金迷,奢华糜烂的日子,汉灵帝就越觉得十常侍说的非常在理。皇帝的安危最重要,皇帝的享受最重要。
招安,也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正如“亚父”所说,这正显得皇恩浩荡,显得朕胸怀天下。朕连那帮又硬又仇,还想谋反的书呆子(党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