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上(8 / 14)

射雕之逆天 我生待明日 12983 字 2021-06-05

山北之临潢,……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33]辽金两朝汉化程度的不同,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辽朝始终坚持草原本位,而金朝在海陵王时代就已确立了汉地本位。

金朝前期,定都于金源内地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据说从太宗时起,就有迁都燕京的打算。《大金国志》卷二四《宣宗皇帝》(上)有此一说:“初,忠献王粘罕欲赞太宗都燕。”卷二二《东海郡侯》(上)亦云:“初,忠献王粘罕有志于都燕,因辽人宫阙,于内城外筑四城。”这两条文字均抄自《金人南迁录》,而《南迁录》是一部出自南宋人之手的伪书,因此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据金朝方面的文献记载来看,大概在熙宗改制以后,开始出现政治重心南移的倾向。从天眷三年(1140年)至皇统元年(1141年),熙宗驻跸燕京长达八九个月,当时汉制改革的一些举措就是在此期间制定实施的。皇统二年与南宋订立和议后,金朝已zhan有大半个中国,在此情况下仍定都于远在东北一隅的上京,确实有诸多的不便。故熙宗时期不得不为此采取某些权宜措施,如官员铨选的地点,《金史》里有这样一条记载:“凡省选之制,自熙宗皇统八年以上京僻远,始命诣燕京拟注,岁以为常。贞元迁都,始罢是制。”[34]由此看来,迁都中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海陵王称帝后不久,即于天德二年(1150年)十二月废罢行台尚书省,这表明他已决意迁都中原。次年四月,“诏迁都燕京”,[35]同时派人扩建燕京旧城,营建宫室。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金朝正式移都燕京,并改燕京为中都。海陵王的迁都大概遭到了部分女真旧贵族的抵制,比如在迁都燕京之后,徒单太后就仍然留居于上京会宁府,这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迹象。[36]为了彻底铲除保守势力的根据地,海陵王采取了非常决绝的措施:“命会宁府毁旧宫殿、诸大族第宅及储庆寺,仍夷其址而耕种之。”[37]如此坚决的态度,恐怕只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可以相比。

迁都燕京不过数年,海陵王又有了进一步南迁开封的打算。这一计划与侵宋的战争准备有关。据《金史·海陵纪》,正隆六年(1161年)正月,海陵王对宋使宣称他将前往河南巡幸,并说不会在南京开封久留;是年四月,“诏百官先赴南京治事,尚书省、枢密院、大宗正府、劝农司、太府、少府皆从行,吏、户、兵、刑部,四方馆,都水监,大理司官各留一员”。虽然海陵王否认他将迁都开封,但这可能只是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