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焉知祸福 上(1 / 4)

天狼异志 西部老狼 3261 字 2021-06-05

?

李沁儿的叫声让卢铁山知道了他拿着的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方玉石印台,高20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2厘米。敛口,折沿,圆鼓腹,四角饰以黄金角饰,外壁两道凸起的鼓钉分隔三层,外可见两道明显的接痕,顶部呈浅足滚圆状而向内收敛,顶中心有一镂空圆孔。印身镂有青花绘海水浪花纹,海水涌起的浪花围绕方印恰似浪中蛟龙。上有一盘龙提钮,均以青花装饰。上层绘云凤纹,云纹以壬字形的双连云,而边角又以蝌蚪状的朵云烘托,四只凤凰姿态各异穿插于云间,一对展翅向上飞翔,另一对散尾于云彩中向下飞舞。下层绘六组寿山福海纹,海水恰似大片的鱼鳞式波浪,海浪拍打在陡峭的礁石上,溅起姜牙状的海花向外散开,寿山以五组并排绘成,山上绘有海草纹,为孔雀穿缠枝牡丹花纹,所绘的牡丹花雍容华贵,花叶茂盛,引来孔雀展翅曳尾回首飞翔,另一对孔雀展翅散尾昂首张口飞舞,四只孔雀仿佛遥相呼唤,画面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玉印色泽淡青,晶莹透明,隐隐有流质四下流动,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玉,本身就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以玉制成的各种玉器。拥有各种形式、蕴涵、观赏、寓意和审美,形成的独特文化及文化现象。这方盘龙飞凤玉印,不用想,卢铁山也知道那是非同寻常之物。就从正个地球人类玉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方做工精美的玉印,其蕴含的寓意不言而明。

旧石器时代末期,随着人类审美意识在符合层面上的凝聚,史前艺术已开始沉积、建构和萌生。原始艺术品的出现,是人类在当时文化教育中所创造、使用的物质媒介,是原始先民所“同化”自然、改造自然的文化功能。在原始人类看来,自然万物本身都蕴藏着自身固有的生命本源或生命潜能。作为生命本源的“力”,弥漫于各种物质本身,这种“力”通过接触、感应等形式,能够达到主体(人)与对象物“力”的互渗和传感。于是在原始宗教的驱驶下,他们营造出一种充满“灵”与“力”的神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除纹身和服饰外,原始先民们还创造了佩戴的方式,取得与互渗对象的沟通。最早的佩戴物大多为实物,诸如动物的骨骼、牙、皮、羽毛等,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发展到佩戴实物的替代品,于是便产生了原始的雕塑。在雕塑实践中,先民们逐渐认识了石中的精品--玉,并赋予其集天地之精华的神奇功能,致使新石器时代玉的雕琢和制作达到了相当高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