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1 / 3)

袁氏三国 宁辰2008 2426 字 2021-06-05

?如今的曹操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五十一岁),古人的寿命都比较短,而且身体均呈早衰之象。所以古人认为能活过七十岁的人都十分稀少,所以称“七十古稀”。而能活过五十岁,就不算“夭寿(夭指早死)”。而已经五十一岁的曹操,身体已大不如前,不但精力不济,而且伴有非常严重的头风,严重影响了曹操的思考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力,所以曹操现在对事情的看法,大部分都依赖于谋士的分析和判断。

自从在虎牢关前,与袁斌交手小败一场之后,曹操就想方设法要扳回这一局。所以他留下了自己麾下智谋最出众的两个人―――贾诩和司马懿,来商量如何对付袁斌。

贾诩的年龄比曹操大将近十岁,曹操是刚过知天命之年,而贾诩已经五十九岁,接近耳顺(六十岁)的年龄了,须发皆白。司马懿刚刚二十七岁(正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刚出山时的年龄),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华。两个人一黑一白(指须发),一老一少,正好相映成趣。

曹操留下两人,急救他们的意见。贾诩年事已高,所出计谋皆力求谨慎、稳妥。

贾诩对曹操道:“陛下,袁斌乃知兵之人,陛下亦是一时人杰,陛下与袁斌双方知之甚深,互有了解。刚才董公仁(董昭)之言,老臣以为计不可取,袁斌必有防备,不如紧守关隘为上。”

司马懿道:“文和公如何胆怯至此?坚守不出,如何退敌?陛下,臣有一计,可破汉军。”

曹操点头道:“卿试言之。”

司马懿道:“陛下可令夏侯德为先锋,钟缙、钟坤为副将,点五千兵马,前去袭营。”

贾诩反对道:“岂有此理,这不是让夏侯德将军前去送死吗?汉军肯定会有准备的。”

司马懿“嘿,嘿”一笑道:“文和公不必着急,夏侯将军不必力战,只要惊动汉军,引其出营,即可撤退。然后再以夏侯尚为第二路,曹遵、朱赞为副将,引兵一万,再打汉军营寨。”

贾诩对此嗤之以鼻,道:“仲达,你太小看袁斌了,你以为区区一个‘调虎离山’之计,袁斌会看不出来,夏侯德前去诱战,袁斌就会倾巢而出?大营之中,肯定会留人镇守,而且必是袁斌的心腹大将,夏侯尚虽是宗室之中,少有的杰出人才,青年俊彦,别说领一万人马,就是十万,也攻不下袁斌防守严密的营寨。”

司马懿笑道:“文和公为何如此性急,请稍安勿躁,容某言之。无论是夏侯德也好,夏侯尚也好,此二路兵马,皆是诱敌之策。第一路,引出袁斌营中人马,第二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