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 / 4)

袁氏三国 宁辰2008 3212 字 2021-06-05

虽然风险大了些,但是将来自己的利益也能达到最大,毕竟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

刘子惠起身对袁斌做揖道:“公子一席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子惠受教了。少将军若不嫌子惠愚鲁,愿受驱驰,为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袁斌握住刘子惠的手道:“我得子惠,大事可期矣。”

袁斌心想:这是向我发表效忠了,只提我不提袁绍。自己的这是千金买马骨,冀州的其他谋士武将全靠他了。

在刘子惠的努力和劝说下,耿武、关纯、李历、赵浮、程奂纷纷任仕于袁斌帐下,这样再加上赵云、华雄、夏侯兰、许攸,袁斌终于有了自己的班底。虽然很多人只是二、三流的武将和谋士,但总比没有强吧,而且有些人还算年轻,二、三十来岁,以后多培养下,还是很有可能成长起来的。

初平四年夏(公元192年4月),司徒王允(字子师)用美人计,挑唆吕布刺死了董卓,又张贴榜文,通缉董卓旧部。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用谋士贾诩(字文和)之计,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复聚西凉大军十余万,杀死了王允,赶跑了吕布,占领了长安。如今汉室威望已荡然无存,百官失散大半。李、郭二人保奏贩夫、走卒、巫医、乐工百余人,尽为尚书、侍中、校尉、御史等高官,官印刻之不及,即以土块代之,上用铁锥划道,全然不成体统。

此时又有青、兖二州又闹黄巾,复聚众数十万,攻打郡县。青州牧田楷、兖州牧刘岱讨贼不利,反为乱民所杀害。兖州从事陈宫(字公台)联络兖州各郡守,劝其共推曹操为主,曹操闻之大悦,待陈宫日渐亲善。朝廷也顺水推舟,任命曹操为镇东将军,代领兖州牧,讨伐兖州黄巾军;命袁绍讨伐青州的黄巾军。其余各地的诸候各守边界,勿使黄巾军辗转连合。

曹操接到朝廷的圣旨,随即出兵与兖州黄巾军交战,初战不利,曹军大败,连曹操的好友,济北相鲍信也死于乱军中。曹操重金求募其尸不得,以木雕下葬,收养其子平阳鲍勋(字叔业),恩若已出。曹操看到自己手下的官军未经战阵,军纪涣散,难以对敌。遂改变了战略布署,改以招降为主。先派大军用计将黄巾军围困,然后派人招降。兖州黄巾军投降后,曹操择其精锐青壮,组成部队,号为“兖州兵”。曹操一生与黄巾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靠剿黄巾起家,被朝廷拜为骑都尉,然后历任郡守、牧之职,然后收编黄巾军青壮,做为自己的主力,靠此平定天下。后来,连儿子称帝用的年号都是“黄初”(与张角的口号“苍天已死,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