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6节 赵佶的前生(2 / 3)

极限警戒 墨武 233 字 2023-05-11

四禅之定,一方面是因为天子基助力,另一方面,倒也显出他的天资绝对不差。

沈约并没有赞许鼓励,倒不是打击赵佶,而是知道初入定者会因为入定之喜反倒执着法喜,舍本逐末后追逐那种喜悦,反倒因为意尘增生导致不进反退,反倒耽误了修行。

执果却忘记因缘,自然无法再度得果,就和守株待兔,徒劳无功般。

赵佶不知沈约的苦心,却坚信沈约所为都是为他考虑,放下心事道:“我见到大光明后有些惶恐,一时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念头起,随即想到既然有六道轮回,那不知道我前生是谁?”

沈约沉吟不语。

赵佶略有惶惶道,“我知道不该动念……”

沈约摇摇头,“入定并非不动念,因为若想修慧,明念必不可少。不过动念明观却不染念方是正途。”

赵佶明白过来,“沈先生是怕我坠入一念无明中,再起尘垢吗?”

一言落,众人均有惊奇之意,暗想赵佶如此警醒明白,所言极合道理。

一说修行,俗人若不是认定烧香、拜佛,就是说清规戒律,脱离欲望四大皆空什么的,本身就被世俗塑造的刻板印象束裹,终究难明证悟真意。

烧香持戒是为静心,清规戒律本是为养精蓄锐。

修行的目的绝非是克制欲望,而是直面欲望、看清欲望,进而从欲望中跳脱出来。

这就和痴汉面对美女,只沉迷一张画皮,哪怕被坑的倾家荡产都不知悔改。可若是能看清楚画皮之后的森森白骨,蛇蝎心肠,那或是退避三舍,或是力斩迷惑。

修行者对欲望是同样的处理,看清楚欲望本质,不被欲望所惑,如如不动,然后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发现心性中。

何为如如不动?是说如“如来”般不动。

何为如来?并非说什么如来佛祖,此中的“如来”说的就是人生如来时的心性永恒。

赵佶进入天子基本想明心见性,但因一念前缘再度动心生缘攀缘,若不能及时警惕,非但不能证悟,反倒会再陷痴迷中。

沈约提醒赵佶留意此点,赵佶居然一听就明,见沈约点头,又见沈约思想显现,暗想“迷时师度,觉时自度”一点不假,自己只要从心而行,就会当少错处,随即恢复了平静解释道,“多谢沈先生提醒,我已不迷。”随即回忆道,“我想知前生,随即看到前生景象,发现自己前生……竟然是个和尚。”

这件事说出去,倒有太多人难以置信,好在在场众人均是见过太多奇异,琴丝更是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