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会勃然作怒,大开杀戒。但出乎他意外的是:这份在被赵措接到后却在其手中被握了整整一个多时辰,其间,赵措一言不发。
他自己就是通过兵变上台的,知道在皇家亲情往往反而不如普通百姓家来得温暖亲和。最是无情帝王家,围绕着皇位的争斗往往是激烈而残酷的。但他仍然没有准备好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也重复自己当年的血腥权力斗争的道路——而且来的这么早!
或许,将其屏蔽在皇位争夺之外,便是对长子赵章最大的爱护吧!
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中便对群臣公开说了一句:“咱们大宋朝的天子,还是四肢健全一些的好。”群臣们立即理会了皇帝的言外之意。
接下来的事情便简单多了。
次子赵理是高皇后亲出,子凭母贵,属于嫡子,于宗族礼法上本就占尽优势。而高家在大宋朝已连出两任皇后,名望极高,关系网也四通八达。朝中更有韩侂胄为其不断奔走呼吁,至于赵汝愚虽对高氏姐弟不怎么喜欢,但作为理学大家的他也并不反对遵守礼制早立太子并立嫡子。所以皇帝赵措看着朝内外在这件事上已经连成一片,便终于同意下旨册封四岁的高皇后之子赵理为皇太子。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册封太子大典。
作为拱卫京都、护卫皇帝的“上四军”之一的捧日军,自然也被奉命派出了一支队伍参加本次册封大典的现场护卫工作。
但像种依尚、李通等老行伍们只是一个个挺胸腆肚、目不斜视地做着现场的护卫,反而对现场正举行的盛大仪式表现的并不怎么兴奋。
一方面,这是因为两年多前已经先后连续密集的举行过两次对赵扩、赵措两兄弟的太子册封大典了,现在这场大典不过是依样再画一次葫芦,所有的典制礼仪都是严格按装书本上记载的礼制规定来的,也就是说历次大典的过程全都一模一样,也难怪于于种依尚等人已经没有了什么新奇感觉了。
而另一方面,捧日军只是负责外围的警戒工作,至于说真正的现场有班直侍卫们负责。捧日军虽然“适逢其会”,却也不过是在外围大老远的地方站站岗而已,现场的情况即便使劲看也看不了多么真切的。
以至于有很多宋君鸿和孙狗子就在随后的大典结束归营的路上抓着种依尚问个不休。
但对于宋君鸿和孙狗子这等入伍时间还不长的人来说,完全是头回参加这种盛大的仪式场面,都伸长了脖子饶有兴趣的望向册封现场,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个一个环节的进行,像瞅西洋景儿一样的。很多看不明白或瞧不清楚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