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郎道,“毕竟是在外面,这一去就是好几天,吃喝啊,什么的,有我或者是咱娘去照看。总比别人强。”
“是啊。”张氏跟着点头,“五郎,还是娘跟你去吧。”
“不用。”五郎摇头。他知道,家里现在是正忙的时候,铺子里、鱼塘那边都离不开人。要是连蔓儿或者张氏跟着去照顾他了,留在家里的几个人身上的压力就会增大,怕是忙不过来。
而且,他认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完全可以独自去县城考试,自己将自己照顾好。
“就在县里,也不远。我都去过一趟了,人头啊、地方啥的,我都认识。”五郎又接着道,“再说了,还有幼恒哥帮忙安排,啥都是现成的。你们一点都不用担心。”
连蔓儿担心还是担心的,但是五郎的话也有道理。
五郎这次去锦阳县城考试,估计要在县城住上十来天。宋家早就打发人来过,连兰儿也让人捎了口信来,都说让五郎进城,就住过去。另外,王幼恒也早就说了,让五郎住到他家,到时候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到日子去考院考试就行了。
王幼恒过完年,就从县城回到了镇上,每隔一天,都会来三十里营子,向鲁先生请教文章。[]另外,他还搜集了许多县试的备考资料,和五郎分享。
县试是由知县主持,出题人也是知县。[]在科举考试的一个个台阶中,这最初的一个台阶县试,因为完全由知县把持,所以自由度比较大。弄清楚知县大人的好恶,就成为是否能够通过县试的一个关键。
王幼恒带来的备考资料,就包括锦阳县现任的知县大人历年参加科考的考卷券本,还有他曾经出过的题目,还有这位知县大人平时所做的诗文册子,甚至还有“内部人士”猜测的考题等。
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个也利用他们在县衙的人脉,帮着搜集了不少的资料。
不仅王幼恒和五郎仔细地看了这些资料,鲁先生也看了,之后还专门就这些资料,给两个学生做了解析。
连蔓儿当时坐在外间旁听,对鲁先生的见解之老道、深刻,深有所感。
这三家都邀请五郎,不过,五郎哪一家也没答应。他约了同窗三人,打算四人结伴,到县城租住房屋参加考试。
连王幼恒的邀请都没有答应,只说已经跟同窗约好了。
不得不说,五郎的年纪不算大,却非常的有主意。
不过,王幼恒还是坚持将一座离考院不远的小院落借给了五郎,据说那里一切应用之物都是齐全的,还有王家可靠的仆佣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