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更,求粉红……包饽饽,腌酸菜,这都是庄户人家到冬天必做的事情,但是城市里就不是这样。//无弹窗更新快//[ ][~]一般住在城里的人家大都不自己包饽饽,也不腌酸菜,想吃了,外面自然有卖的。
连家周氏定下的老规矩,是每年到腊月,都要准备并且挑最好的饽饽、酸菜,还要买上几板冻豆腐,给住在锦阳县城的连兰儿一家送去。用周氏的话说,连兰儿摊上她这个穷娘家,好东西没有,也就是这些乡里的土物。
这代表连家对出嫁的姑***重视。当然这是周氏的亲生闺女,连家孙儿辈的几个女孩,看她们平常在家里接受到的待遇,也可以想见,将来比如像连枝儿、连蔓儿、连叶儿这几个女孩出嫁了,肯定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周氏是将儿媳妇们完全踩在脚底下的,周氏的闺女天生就比儿媳妇们的闺女高贵。
当然,每年过年,连兰儿也会带礼物回来三十里营,看望连老爷和周氏。
连蔓儿心里不喜欢周氏对闺女和对孙女的差别对待,但是平心静气地讲,娘家和出嫁的姑奶奶之间礼尚往来,她并不反对。
连老爷写这封信来,让连守信和连守礼不要忘了给连兰儿送年货,应该是出于让自己的女更为团结,礼尚往来的更为和和美美,不要他们老两口一不在这,就将连兰儿给冷淡了。
连老爷和周氏爱给连兰儿送什么,连蔓儿都没意见。如果连兰儿是好样的,她也不在乎送些东西过去。
但是显然,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屋里静默了良久,还是连守信先开了口。
“三郎成亲咱送点啥?”连守信问张氏。
“照着二郎那时候的吧,再加厚点。……三郎入赘这事,好与不好。[]得处长了才知道。[]那个王七姑娘。看着是个爽利人,三郎的性绵,以后她别欺负三郎。王家的日倒是好日。”张氏缓缓地道。
一口锅里吃饭,张氏也算看着三郎长大的,她本就慈爱,因此对三郎将来的生活。她还真走了心。
“这事你做主就行。”连守信道,“你看,刚才他三伯说的,咱今年给太仓送点啥?”
“我跟你说过。太仓那边,我是不去了。”张氏就道,“要去,你就自己去。”
“我去啥,这大年下的,家里哪少的了我。”连守信就道,“就是这饽饽、冻豆腐、酸菜啥的。都是压秤的东西,这让谁捎还是个事。”
所谓的压秤,就是东西的密度大,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