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示弱(一)(2 / 3)

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嗟乎!人孰无君,南中臣民哀痛,如丧考妣,无不抚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剪凶仇。

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君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之监国非他,即神宗之子,而大行皇帝之叔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进,新君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越数日,监国即令方视师江北,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假兵贵国,破走逆成。殿下入都,为我先帝发丧成礼,扫清宫阙,抚戢群黎。此等举动,振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

故此,方遣使北上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

这封信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现在正是国务繁忙之际,忽然接到殿下的华章,真像是从天而降。来函已反复拜读,其中情意恳切。来函提到“逆贼”还迟迟不能讨伐,使贵国因此而烦恼,袁方既感激又惭愧。只恐殿下的左右不明真相,说南方的大臣与百姓偷安于江南,竟然忘记了忘记了国仇家恨,因此特向贵国详细陈述一下实情。

先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只因臣子昏庸而误国,以致发生了三月十九日的悲惨事件。

咳!谁没有君王呢?南方的臣民听到凶讯,人人哀痛,犹如丧失了父母,莫不捶胸切齿,要求倾东南的大军去剿灭仇敌。

但是有几位老臣,认为在此国破家亡之际,应以国家为重,共同商议迎立新君,以安定人心。

当今的监国不是别人,是神宗之子,先帝之叔,名正言顺,天神所赞,人心归向。

五月初一,大驾到临南都,百姓夹道欢迎,声闻数里。群臣劝请皇上登位,皇上悲痛万分,一让再让,只答应监国。

此后数日,监国令袁方督师江北,限期西征。

忽然从前方传来消息,说是大将军吴三桂向贵国借兵,攻进了京都,赶走了贼寇。殿下入城后,为先帝按礼节发丧,清除宫廷内的叛徒,公告安民。此等举动,真是古今所未有,凡大明臣子,没有一个不是向北拜谢。

因此,袁方派遣使者前往慰劳贵军,同时,请尊意裁决,共同西讨贼寇。

……

袁方把删改好的稿子交给张国维,并让他派人跟两个汉奸一起去京城与鞑子周旋。

此时,张国维向袁方推荐了一人,道:“上个月,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自告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