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条。
怎么办?传统产业,产品同质性高,几乎没有技术壁垒,怎么办?办法,基本归纳为两个,第一个品牌战略,一定要打出品牌才能突破这个这个困境。第二,技术壁垒不高就一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才能突破困境。江浙两省,战略指导思想基本上就是两个,一个是品牌战略,第二个,自主创新。品牌略不是不重要,自主创新不是不重要,都很重要,问题是怎么做?你只要搞技术创新,只要搞品牌战略,下面一句话就是基本上很难成功。
中国纺织行业、服装行业少吗?我们的纺织行业哪一个不是机械化工厂。尤其是江浙也带,个个是“三化”工厂,资本化、电子化、科技化。瑞典的HM进来以后,以及西班牙ZARA进来以后基本是席卷上海,它们没有进来之前你听过这个品牌吗?不知道。你知道西班牙的纺织业比中国落后很多,很多工厂是妈妈那时候的工厂,脚踩的缝纫机,一个没有听过得ZARA品牌,一个产业没有升级的落后纺织行业,人家凭什么超日赶美席卷全球。瑞典的HM一样,凭什么?
中国第一大品牌李宁03年之前雄踞中国榜首,国际化之后,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的步步紧逼,李宁公司节节败退。为什么?耐克有品牌吗?当然有。
耐克的本身自己是不怎么生产的,它主要为虚拟经营,全部都是国内代来生产,给越南人生产,为什么它有品牌?这一切的话题导出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随着腐败以及国际化是逐渐恶化。
恶化的投资环境之下,你所选择的行业,基本上都是潜力有限。你就很难做到成长,加上国际化现实情况,大量跨国企业进入中国,通过产业资本、金融资本逐渐席卷中国。最后,随着汇率不断上升,你慢慢失血而死,你发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就像两只飞在天空的大秃鹰随时看着你们,飞下来把你们吃掉,你不赚钱,它会赚钱吗?
你不赚钱,它们就可以赚钱,未来中国的制造业除了少数几家像华为之外,大部分的中国制造业还在“硬一元”上面打转,就是硬的一块钱。国际巨头都在向“软三元”软的三块钱。
从物流生产销售渠道形成一个国际化的产业链。国内的制造业只是生产,国际化的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开始向“软三元”进步,即使你再拼命,你最多是一块钱,国际跨国公司是三块钱。这是他们所谓的国际整合。他们向“软三元”要利润,我们向硬一元要利润,一旦你们被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吃掉之后将被并入到国际产业整合中去,由他们享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