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之巅的重要一环。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国内众多的正面宣传下,也是认为出兵东南亚是一件大好事,至于对他们本身有什么好处?
谁知道呢!
五月,南京大剧院,这座在三十年代初期国内大建设期间兴建的剧院规模宏大,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可以容纳近千人观看大型音乐会,此外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七百多观众的歌剧厅。这座带有浓厚艺术气息、属于城市文化标志的建筑由南京特别市政斧投资兴建,是非盈利型建筑。
自从建成后,这里就是成为了达官贵人的一个良好消遣去处,VIP坐席上经常可以看见国内的权贵。
这个年代的中国相对于传统中国来说,显得极为西化,这一点和争论传统文化有用无用是没有关系的,一个国家打开了国门,并且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陈敬云统治下的中国虽然是读才统治,但是却是个正儿八经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前和各国的贸易是极为频繁的。
再者陈敬云身为一个后来人,很多现代生活习惯在但是的国内看来是异于传统的,至少他是不喜欢听京剧之类的所谓国粹,当然那些西方的歌剧他也不喜欢,虽然有些浅薄,但是他喜欢听的还是后世里的一些流行音乐,那些看似高尚的玩意还真不是他的喜好。不过这年头那些类似噪音一样的流星音乐显然是没有了,无奈之下偶尔听听纯粹的音乐会也是权当消遣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陈敬云偶尔会来听这个,其他权贵们或多或少也来,这慢慢就在共和国上层形成了这么一股风气。
那些社会上流人士都把听音乐会当成了彰显身份的一种社交行为,这一点和西方国家有些类似,但是也有着极大不同的是,西方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歌剧或者白话剧之类的玩意却是没有得到追捧,你要在和一个社交沙龙上说自己上周刚去看了场莎翁的舞台剧,人家都得拿白眼来看你,然后露出蔑视的神情说我上周去听了某某音乐家的演奏会。
此时的南京歌剧院音乐厅里,近千人的座位座无虚席,全都是穿着正装的男女呢,男的穿着正式的燕尾服,女的穿着西式的晚礼服或者昂贵的真丝旗袍,闷热的春夏之交里还得披着一件能把人热出病来的狐狸披肩。
而在几个VIP席里,则是坐着一群平曰里可望不可即的达官显贵,平时里出现一个就极为难得的共和国核心权贵今天里却是一下子就来了好几十个那么多,而且他们的眼神有意无意间也是看向了其中一个VIP包厢里,那里坐着一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