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这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国国家的常备陆军规模都不算太大,中国和苏俄以及俄罗斯共和国和法国的常备陆军都是按照百万规模来计算的,要想对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常备陆军全面摩托化,所需要的资源不是一般的庞大,没有到战争时期的时候哪怕是陈敬云也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啊。
苏俄那边也差不多,他们在1939年制定的陆军步兵师编制条令中,要求每个步兵师编有六百五十两的汽车,而且这些汽车里头大多数都是中姓卡车,而实际上这个要求比中国的摩步师要求都高,而苏俄陆军也是一直都没能实现这一规划的,甚至连半数都无法满足。
德国那边是引发扩军速度太快,而且扩军后的战略理念有些学习中国陆军的成分在,他们的工业资源基本上也都放到了装甲部队上头,而对于普通步兵师则是变动不大,实际上德军在二战前期的进攻作战中,仗基本都是装甲部队打的,传统的步兵师一般都只能干守备地方,接受俘虏。
苏军的编制也比各国的普遍小一些,步兵师也就一万人而已,比其他国家普遍一万五千的规模要小的多,这具体下来两个步兵团加起来也就五千来人而已。
这五千来人的步兵要想反攻一个由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防守的奥拉夫,在甘中校看来这基本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别看甘中校率领的这支临时装甲团人数上只有两千不到,只有对面苏军的一半不到,但是他们所具备的火力是对面的苏军绝对无法比较的,按照中国陆军常年的演习经验来看,一个满员编制的装甲师完全具备独自击溃三倍到四倍以上的敌军步兵部队,演习中一个装甲师对阵一个步兵军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装甲师一般是胜多败少。
从战斗力上来说,同等兵力的装甲师完全可以对抗三四倍以上的步兵部队,当然了,战斗力远超的同时,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的成本也是要远远超过那些步兵师,毕竟那些步兵师里所用的装备都便宜的很,步枪机枪甚至牵引火炮都不值什么钱,但是装甲部队里头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这些装备一个个都是死贵死贵的玩意,这年头的小国弄个几十万步兵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要让他们养一支有几百辆坦克的装甲部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种事情就连曰`本都够呛,如果不是两次中曰战争里头被中国的装甲部队打怕了,曰`本陆军也不会咬着牙把裤子都当掉了才组建了一个战车师团,相对比第二次中曰战争时期惨败的毫无颜面以至于军费被大幅度削减的陆军,曰`本海军那边则是活的滋润很多,军费多了加上认为陆军的那群混账